background

課文賞析

一、本篇文字簡單平實,情感真誠感人,以內容技巧分析,有以下特色:

1. 以孩童天真眼光、口吻敘述,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。

2. 以含蓄手法描寫濃厚親情。

3. 寫作風格平實自然。

4. 童年與成長的意義。

二、以孩童天真眼光、口吻敘述,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。

本文採第一人稱觀點進行故事,全篇由英子眼睛觀看一切,再經由英子心中回憶,勾串起全文。

• 獨自參加畢業典禮的英子,想起爸爸

• 回想前一天醫院的對話

• 再往前回憶起一年級因遲到而挨打的事件

• 回到現實,畢業典禮結束,爸爸離開他們了

三、以含蓄手法描寫濃厚親情

1. 文中以含蓄保守的手法,表達孩子對父親的想念。

2. 英子對爸爸,如:

‧ 「爸爸,你不去,我很害怕,你在臺底下,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。」

3. 爸爸對英子,如:

‧ 我走出了教室,站在爸面前。爸沒說什麼,打開了手中的包袱,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。他遞給我,看著我穿上,又拿出兩個銅子兒來給我。

四、寫作風格平實自然。

1. 林海音喜以自然精鍊的語言呈現平實自然的風格,讓讀者讀來有舒服的感覺。

「舒服,讀起來要舒服、自然、簡潔、不彆扭、不造作。」(林海音《芸窗夜讀‧舒服》

2. 本文也使用象徵技巧,但自然不露痕跡。

‧ 以「花」象徵父親。

‧ 父親不能參加英子的畢業典禮,媽媽替英子別上夾竹桃。

‧ 父親重病時,院子裡的花也都零零落落、無精打采的。

‧ 以夾竹桃散落、石榴墜地象徵父親的死亡。

五、童年與成長的意義

• 本文是《城南舊事》終篇,小學畢業的英子,因父親病故,無憂的童年提早結束。

• 《城南舊事》後記:「每一段故事的結尾,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,一直到最後的一篇〈爸爸的花兒落了〉,親愛的爸爸也去了,我的童年結束了。那時我十三歲,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。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,父親的死,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。」(林海音(1995)。《城南舊事》。臺北:純文學。P.235)

• 齊邦媛認為:「英子原是個懵懂好奇的旁觀者,觀看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,直到爸爸病故,她的童年隨之結束,她的旁觀者身分也至此結束,……人生的段落切割得如此倉促,更襯托出無憂無慮的童年歡樂的短暫可貴。」(齊邦媛〈超越悲歡的童年〉。載於林海音(1995)。《城南舊事》。臺北:純文學。P.235)